目前,國際上臨床常見的抗腫瘤藥物約80余種,大致可分為以下6類:細胞毒類藥物、激素類藥物、生物反應調節劑、單克隆抗體藥物、其他類藥物、輔助藥。
1、細胞毒類藥物
(1)作用于DNA化學結構的藥物
①烷化劑和氮芥類(如:氮芥、苯丁酸氮芥、環磷酰胺、異環磷酰胺、美法侖等)、塞替派類(如:塞替派等)、亞硝尿類(如:卡莫司汀、司莫司汀等)和甲基磺酸酯類(如:白消安等)
②鉑類化合物(如:順鉑、卡鉑和草酸鉑等)
③絲裂霉素(如:絲裂霉素等)
(2)影響核酸合成的藥物
①二氫葉酸還原酶抑制劑(如:甲氨蝶呤、培美曲塞等)
②胸腺核苷合成酶抑制劑(如:5-FU、FT-207、卡培他濱等)
③嘌呤核苷酸合成酶抑制劑(如:6-巰基嘌呤、6-TG等)
④核苷酸還原酶抑制劑(如:羥基脲等)
⑤DNA多聚酶抑制劑(如:阿糖胞苷、吉西他濱等)
(3)作用于核酸轉錄的藥物
選擇性作用于DNA模板,抑制DNA依賴的RNA聚合酶,從而抑制RNA合成的藥物(如:放線菌素D、柔紅霉素、阿霉素、表阿霉素、阿克拉霉素、光輝霉素等)
(4)作用于DNA復制的拓撲異構酶Ⅰ抑制劑(如:伊立替康、拓撲替康、羥基喜樹堿等)
(5)主要作用于有絲分裂M期干擾微管蛋白合成的藥物(如:紫杉醇、多西他賽、長春花堿、去甲長春花堿、鬼臼堿類、高三尖杉酯堿等)
(6)其他細胞毒藥(如:門冬酰胺酶)
2、激素類藥物
(1)抗雌激素(如:三苯氧胺、托瑞米芬、依西美坦等)
(2)芳香化酶抑制劑(如:氨苯乙哌啶酮、福美司坦、來曲唑、阿那曲唑等)
(3)孕激素(如:甲孕酮、甲地孕酮等)
(4)性激素(如:甲基睪丸酮、丙酸睪丸酮、己烯雌酚等)
(5)抗雄激素(如:氟它氨等)
(6)RH-LH激動劑/拮抗劑(如:戈舍瑞林、醋酸亮丙瑞林等)
3、生物反應調節劑
主要通過機體免疫功能抑制腫瘤
(1)干擾素
(2)白細胞介素-2
(3)胸腺肽類
4、單克隆抗體藥物
(如:利妥昔單抗注射液、注射用曲妥珠單抗、貝伐珠單抗等)
5、其他類藥物
(1)細胞分化誘導劑(如:維甲類、亞砷酸等)
(2)細胞凋亡誘導劑
(3)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劑
(4)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(如:吉非替尼、厄洛替尼等)
(5)基因治療、細胞分子靶向藥物
(6)瘤苗
6、輔助藥
腫瘤治療中重要的輔助藥物
(1)升血藥(如:G-CSF、GM-CSF、白細胞介素-11、EPO等)
(2)止嘔藥(如:恩丹西酮、鹽酸格拉司瓊等)
(3)鎮痛藥(如:阿司匹林、撲熱息痛、可待因、曲馬多、嗎啡、芬太尼等)
(4)抑制破骨細胞藥(如:氯膦酸二鈉、帕米磷酸二鈉等)